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就业行动中的探索实践——以浙江省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时间: 2023-08-09       来源:


摘要在我国,劳动力的配置和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才能确保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实现情况。[1]以此为基础,本文以浙江省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对以其为代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的内容和职能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矛盾、给予劳动力个性化就业指导、规避弱势群体就业风险、妥善处理城乡资源不均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强化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人才岗位的落实,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就业;质量;指导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各项决策,人社部于2020年7月发布《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部署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围绕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促进就业的工作需求,充分发挥其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围绕“联合招聘”、“重点企业就业”、“重点群体就业”等十大服务,为推动就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为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平台,必须充分开发其对于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方面的作用。

 一、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

 202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匹配供需、专业高效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化就业服务供给,切实增强促就业实效。

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包括大规模开展求职招聘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跨区域协同等方式,加大服务力度和招聘频次,针对多样化就业需求开展联合招聘;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一系列专项活动,为高校毕业生集中推荐优质就业岗位和多样化就业服务;积极助力农民工稳定就业,鼓励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助力劳务品牌建设等服务,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着力保障重点领域用工,聚焦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加强用工保障;创新发展灵活用工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开展劳动力余缺调剂、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开发灵活就业平台、参与零工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加大惠企利民各项政策落实力度,通过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奖励补贴、减免场地租金等措施,帮助服务机构更好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项目,支持各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提供参考。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服务的内容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服务的内容

 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职业道路,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此有关的内容包括:

 在保险、培训、补贴政策、扶持措施等问题上,需要以劳动力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来解决这些问题。[2]同时,还需要由地方政府牵头,让劳动者主动去关注那些有价值的招聘信息。同时,要根据劳动者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选择。对于身体残疾、劳动能力差的劳动者,要按照国家对“特殊人群”的就业支持政策,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以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国家发布的《就业服务管理条例》也强调了,有关的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职工和雇主之间的协调,并可以行使“代理招聘”和“咨询”的权力,促进职工和雇主之间的协商和合作。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服务的作用

  尽管各国的情况和雇佣制度各不相同,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功能却大同小异。

  第一,职业规划。过去,在职业分配过程中,通常是由政府来引导,比如1996年以前实行“高校包分配”政策,就不存在个人职业规划的问题。而如今,由于经济情况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技能的多样化,劳动力的配置标准已经完成了从学术资格到能力的转变。在此,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要对求职者进行评估,根据他们的个人能力和职业倾向,给出职业生涯的建议。

  第二,信息对接。在促进就业创业和人才流动配置方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开发人才测评、培训服务、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评价等服务,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求职者提供更精准的岗位信息,帮助求职者掌握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其与岗位精准匹配。

  第三,技能提升。当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发生失衡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根据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为求职者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指导,帮助求职者发现自我潜能,或通过提升求职者个人劳动技能、调整就业方向,来避免不必要的就业风险,满足用工企业需求,最终降低失业率。

  三、浙江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介绍

  浙江省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外服”)成立于1984年9月,是浙江省人才发展集团的独资子公司,是首批获得国家批准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及出国服务业务的专业机构,是在浙江本土培育、发展并逐步成长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浙江外服在39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根植浙江,服务全国”的经营理念,通过“一地委托,全国服务”的模式,为中外企业3000多家以及20万就业者提供专业,高效,贴心的人力资源及海外服务。浙江外服将以促进中国劳动者的专业价值和落实就业机会为己任,为浙江和全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人才服务,并将成为一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性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近年来,浙江外服作为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促就业行动,取得了一定探索性的成果,并获得了上级的高度认同和赞扬。2022年,浙江外服获得了浙江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社会服务贡献奖等荣誉。未来,浙江外服作为推动人才实现就业的高效机构,必将在落实人才精准对接,扩大就业面方面实现更加突出的作用。

  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具体途径--以浙江对外服务公司为例

 (一)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一系列专项活动,为高校毕业生集中推荐优质就业岗位和多样化就业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促进工作,浙江外服开发了 “彩虹码”就业通平台。基于“促就业、稳就业”的大环境,聚焦大学生就业,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实习就业新潜力,将职业规划与实习就业纳入大学生涯的前端,提升青年求职能力,为人才发展持续赋能,让大学生奔跑无忧,共同拥抱美好的职业未来。同时,关注企业求职需求,全方位展现雇主品牌优势,增加青年实习需求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互动,实现个人价值的成长与企业品牌的发展,为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态圈作价值贡献。线上拥有300多名来自校园学生工作一线的生涯发展导师、1000多名来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2000多名来自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从业者每年为全省30万大学毕业生提供生涯发展教育服务。计划未来将为全国9000万毕业生提供服务。

  从2015年开始,浙江外服就主动参与了以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主导的共创式生涯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并开始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三年内的职场新人中应用,定制共创式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近5年来,每年承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组织的共创式生涯教育导师训练营的集训活动,共为杭州40余所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课程,配合就业管理服务局培养了共创式生涯导师700余名。自2018年起,参与杭州市共创式生涯教育课程设计大赛的组织和实施,选拔出十强选手以及相应的优秀课程,目前已承办了第四届。

  外服定期组织为浙江省内各大高校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公益活动,并常态化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小鹏助飞”空中咨询活动,邀请企业实战派专家、高校专家从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创业咨询、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心理疏导等6大方面为大学生提供生涯咨询服务。今年3月起,开始探索与浙江省内高校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共创式生涯教育咨询站”。

  2022年浙江外服在厦门,长沙,海口三个城市,分别举办了3次实地招聘会,一次网上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4000多个工作岗位,为170多个企业提供了服务,帮助13000多人找工作。2023年上半年,组织山区26县67家次企事业单位赴省外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2000余个。举办“才聚浙里•乐业共富”2023年首场网络直播招聘大会,观看人次8.7万,全网曝光量400万次,接收简历3000余份。

(二)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个性化指导

  要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真正起到推动作用,就必须对劳动力进行及时的个体化就业指导,使每一个劳动力在专业技能的帮助下,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防止人力资源的浪费。[3]人才的求职成败取决于个人劳动技能、对面试技能掌握程度、职业预期实现程度等多方面的考虑,如劳动者能在就业服务机构中获得科学的引导,将有助于防止人才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失去工作机会。特别是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如果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城市的工作环境,如果他们贸然去参加招聘者举办的招聘会,那么他们的求职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如首先从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得到就业指导,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和面试方法之后再去参加招聘,这样可以帮助劳动者获得入职机会,得以留在用人单位。

  2021年浙江省提出了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动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同步推动山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浙江外服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代表企业,针对山区26县的就创业服务也开展了积极行动。2022年5月创新推出“一站一赛一营地”的淳安模式, “一站”即设立“就创业工作站”,以淳安县为试点,首发建立了“就创业工作站”,结合常态化的线上线下的活动,让就创业服务基本覆盖淳安。就业推荐、就业辅导。“一赛”即承办淳安县技能大赛和创业大赛,以参与、辅导、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与创业大赛,推动当地的技能人才素能提升和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一营”即在淳安县广泛开展创业训练营,通过专家引进,帮扶当地的创业力量,用智力引进来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前,“一站一赛一营”的淳安模式初见成效,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对山区县市的就创业精准帮扶,经过复制推广,已在浙江省淳安、景宁等10个县市设立了“一对一”服务工作站,为山区劳动者的就业方向进行了根据现实就业情况进行专业指导。以淳安为例,2022年8月浙江外服以《共富背景下的就业市场机会》为题,在淳安县人社局进行了一次现场就业指导,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主题培训班已覆盖了12个区县,培训学员1452人次。2022年9月,为30余家淳安企业的HR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识别高潜人才,实现共同富裕》的公益沙龙活动。2022年10月,专门对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进行了职业指导,实现就业现场指导49人。截至2022年末,共在26个山区县举办了32场创业训练班,参加学员2277人次。

(三)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

  人力资源的高效使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由于各劳动者的社会背景,综合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劳动者间的差异较大。[4]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劳动力就业率,在就业服务中,应该采取“差异化服务”的措施,对弱势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防止由于个人因素而导致不能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

  一方面,可以根据就业困难群体的特殊情况,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例如,企业在招募操作员的时候,对招募的对象进行了限定,以“有残疾证明的群体”为优先,并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促进下,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从劳动力自身的角度入手,在对其就业倾向进行明确之后,为其制定一份科学的职业规划,并主动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促使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指导下,对劳动者的竞争优势有更多的了解,这有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

  2022年,浙江外服在人社部促就业行动的指引下积极作为,在一年的时间里,针对就业弱势群里共举办了54次网上和网上的创业活动,为51288人次提供了服务。参加了“杭州市第5届就业导师技能大赛”等项目,并在“小鹏助飞”项目中获得了“2022年度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领军人才培训计划”、“路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等奖项。

  2022年至今,浙江外服聚焦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在衢州开化、柯城区、常山、丽水青田、龙泉、景宁、舟山嵊泗、岱山等地一共建立了20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已为157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2023年5月,为展现浙江外服各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残疾人员工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面貌,唱响“劳动光荣、乐观生活”的主旋律,浙江外服开展了“山海协作·助残共富”最美“星火”劳动者推荐活动,表彰9名优秀残疾人员工,鼓励残疾人员工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努力奔跑,追逐梦想。

(四)助力解决就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提高人力资源机构就业服务水平,也可以通过正确对待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来实现。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导致一些城市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而乡村没有得到足够的劳动力就业的机会。[5]因此,应该通过就业服务平台,在城乡劳动力就业的进程中,为他们搭建一个畅通的交流桥梁,让城市劳动力需求方和农村的劳动力都能尽快地满足自己的从业需求。

2022年8月,浙江外服邀请来自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专程去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进行了一次企业考察,通过走访当地制茶、养蜂、种植园等企业,围绕当地企业的产业特色提供专业对接服务,建立专家库,共同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培养、运营和成长的问题。同时,对来自枫树岭镇、大墅镇两个乡镇的20多名乡村大学生进行了就业辅导和创业训练。此外,浙江外服还为城乡企业和高校提供平台支持,充分整合企业和全省各大高校资源,在产品、项目宣传以及人才对接方面进行撮合,有效的帮助山区劳动力对接用工企业,扩展了山区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当下,浙江外服以高效对接求职需求、企业端招工需求、企业端员工技能再提升为主要切入点,积极统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资源与技能资源,形成“理论授课+实践实训”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规范制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技能及其它相关领域工种技能认定的评价标准,探索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认定技能申报—就业推荐—再培训”于一体的技能人才“招培派”服务链条,助力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结束语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完善就业服务中的作用,要求以人本理念为依托,首先,要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协调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使人力资源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第二,要发挥对劳动力的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对劳动力的就业方向、职业技能、面试技巧等进行指导,促使劳动力找准自己的方向,做好应聘准备。第三,对于就业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倾斜,保障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第四,在人社部门的领导下,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做好企业用工单位与人才,特别是乡村劳动力之间的沟通,增加曝光度,促进就业实现。

 总之,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功能,要将有关的就业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做好有关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沟通对接,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未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积极发展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业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深度发展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赋能劳动者为使命,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促进就业大局稳定和人才顺畅流动,为支撑我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人口质量红利,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

 

参考文献

[1]王永华.以福建省为例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J].质量与市场,2022(15):94-96.

[2]王丰强. 辽宁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现状与调整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

[3]张耀东,郭立新.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及展望[J].中国就业,2011(03):53-54.DOI:10.16622/j.cnki.11-3709/d.2011.03.018.

[4]周平.促进就业在于落实[J].就业与保障,2010(05):19-21.

[5]王淑仁. 深入学习贯彻《就业促进法》  加快建立就业长效机制[N]. 甘肃经济日报,2007-12-21(002).

 

作者:浙江省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钱岐君 在职研究生学历 高级经济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